摘要:摘要:张爱玲曾在一篇短文中写道:在人生的路上,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,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。不摔跟头,不碰壁,不碰个头破血流,怎能炼出钢筋铁骨,怎能长大呢。 你现…
“你现在恨我没关系,以后你会明白,我都是为了你好。”
这句话熟悉吗?多少家长以此为理由,对孩子进行了密不透风的高压监控。
然而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,这种教育只会让孩子生活在高压状态下。
这种现象在台湾版《黑镜》——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中,得到了戏剧性的呈现。
普通家庭、亲子话题被包裹上科技和恐怖的外衣。
剧集海报上,一个连接着脐带的婴儿手中拿着锁,脑袋被人咬掉一块,细看是母亲的剪影。
这暗示亲子的息息相关,也暗喻了本剧的主题:母亲对孩子的苛求和控制,正在蚕食掉孩子。
《妈妈的遥控器》
这是剧中的第一个故事。
即将初中毕业的纪培伟,是被丈夫背叛的母亲人生唯一的希望。
可是某天纪培伟突然发现,他一直在重复地过同一天,每一天都是礼拜三,每天撞见同一个人,遇到同一个司机,说同样的话……
给妈妈上交同一张修改过分数的成绩单……
看着儿子一直一如既往地欺骗她,妈妈终于忍不住对他说:“如果你再不修正这个错误,你的人生就会一直卡在同一天。”
原来,纪妈妈无意中获得了一个神奇的遥控器,可以遥控儿子的人生。
小到衣食起居,大到精神思想,妈妈都要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,不合乎要求,就推倒重来。
纪培伟就像杯中的小人一般,沉到水底,压抑得无法呼吸。
当他试图反抗妈妈时,换来的是更强势的镇压:“再说,就变成二十次。”
后来,被妈妈疯狂控制的纪培伟,在初恋小岚身上寻到了安慰。
同样喜欢艺术的小岚,有着和他截然相反的家庭,父母开明,家风开放。
可小岚恰巧是纪妈妈最讨厌的那类女孩。
“说你以后不会再和她见面,”纪妈妈又拿出遥控器逼儿子与小岚一刀两断。
哪怕纪培伟说“如果你按下那个键我会恨你”,纪妈妈还是将儿子这段感情“一键还原”。
“你现在恨我没关系,将来,你一定会感谢我的。”
纪培伟绝望地跑到小岚家门口,发现小岚和她爸爸已经不认识他了。
承受不了这样折磨的他,开始尝试自杀。
纪妈妈发现后,依旧拿出了她的宝贝遥控器,回到了儿子自杀前的那一天。一次又一次,没有沟通,没有安慰,只有无感情地按键。
纪培伟累了,他问妈妈:“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?”